2015年1月27日星期二

Ting 3 Bab 1(1.1)

Pengenalan

  • 日军对我国的统治长达三年半,即是从 15 FEB 194212 SEPT 1945
1.1 Pemerintahan Tentera Jepun

  • 军事统治(bercorak ketenteraan)
1.1.1 Kedatangan Jepun
  • 1868-1912:明治天皇(Maharaja Mikado Meiji)统治时期。
  • 他成功用30年的时间将日本现代化,史称明治维新(Pemulihan Meiji)。
  • 明治天皇注重现代化(Pemodenan)和工业(Perindustrian)。
  • 西方国家成为日本的模仿
  • 中国成为日本的早期目标,因为:
  1. 有很多的原料
  2. 有很大的市场
  • Feb 1936:军人(Golongan Tentera)接管日本的政权。
  • 1941:东条英机将军(Jeneral Tojo)成为首相。他把所有西方势力赶出东南亚。
  • 日本扩张势力的因素:
  1. 人口增加,导致农田变少
  2. 需要原料供应,如石油、锡矿和橡胶
  3. 需要新的市场,来售卖其工业品
  • 1940:美国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(Sekatan Ekonomi),因为:
  1. 日本不愿意撤离中国
  • 日本被迫入侵东南亚
  • 日方利用口号来影响本地人民,如:
  1. Asia Untuk Orang Asia
  2. Semangat Asia
  • 这些口号有着反西方殖民者的成分,并且把日本的形象突显为东方国家的保护人。
  • 日方也推行“大东亚共荣圈”(Kws Kesemakmuran Bersama Asia Timur Raya)的计划。
  • 该计划涵盖从满洲到澳洲的地区,横跨太平洋和孟加拉湾(Teluk Benggala)。
  • 8 Dis 1941:日军忽然在泰国(Singgora和Pattani)及哥打巴鲁的Pantai Sabak登陆。
  • 在泰国登录的日军迅速前进到吉打的Jitra。
  • 之后,日军一分为二,一队去槟岛,通过西海岸南下;另一队则走陆路朝向西海岸的州属。
  • 登录在哥市的日军则通过东海岸的州属走陆路南下。
  • 从亚罗士打,日军用装甲车和脚踏车南下。
  • 从槟岛,日军用抢来的小舟南下。
  • 10 Dis 1941:击退号(Repulse)和太子号(Prince of Wales)被日本敢死队击沉。
  • 11 Jan 1942;吉隆坡沦陷。
  • 15 Feb 1942:新加坡沦陷。
  • 16 Dis 1941:日军从越南的金兰湾(Cam Ranh)登陆美里(Miri)。
  • 从美里,日军一分为二,一队去古晋(Kuching),再去诗巫(Sibu);另一队则通过纳闽(Labuan)到达沙巴,去山打根(Sandakan)。
  • 日军再前进到其他大城市。
  • 战争毁坏了基本设施(Infrastruktur)、经济资源和建筑物。
  • 撤退时,英军使用“三光策略”(Taktik Bumi Hangus),即毁坏桥梁、铁路、公路、园丘和矿区,以便:
  1. 拖延日军前进的进度
  2. 瘫痪经济
  • 在砂州,英国人烧毁了美里的油井和政府档案。
  • 战争的破坏力使日本人想要占有我国原料的愿望以失败告终。
  • 马来半岛的英军由来自India-Gurkha、澳洲和英国的士兵组成。
  • 他们被逼往南部撤退。
  • 北部到南部的城市一个个落入日军的手中。
  • 除了新加坡之外,英军其实并不想守卫马来半岛。
  • 他们只专注在守着英国,以免被欧洲的轴心军队侵略。
  • 相反,以Leftenan Adnan率领的Rejimen Askar Melayu誓死守卫马来半岛。
  • Leftenan Adnan率领新加坡 Bukit Gap的防卫军。他在一场战役中阵亡。
  • 日军用了十个星期的时间来占领全马来半岛。
  • 15 Feb 1942:Leftenan Jeneral A.E. Percival被迫向新加坡的Leftenan Jeneral Yamashita Tomoyuki投降。
  • Leftenan Jeneral Yamashita Tomoyuki被誉为“马来亚之虎”(Harimau Malaya)。
  • 他是领导日本在马来半岛作战的军事长官(Ketua Tentera)。
  • 7 Dis 1941:日军轰炸珍珠港。
  • 美国和英国对日军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占领全马来半岛感到震惊。
1.1.2 Dasar pemerintahan
  • 日本对马来半岛、砂沙二州实施军事统治。
  • 马来半岛被称为“新马来”(Malai Baru),新加坡则被改名为“昭南”(Syonan)。
  • 上述图表是日军对马来半岛的行政结构。
  • 起初,日方将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合为一体。
  • Pengarah Agung领导中央统治(Pentadbiran Pusat),Gabenor Wilayah则领导由州属组成的领土统治(Pentadbiran Wilayah)。
  • 北马四州交给泰国。
  • 砂沙二州文莱合并,成为“北婆罗”(Borneo Utara)。
  • Gabenor Jeneral领导北婆罗的统治。
  • 上述图表为北婆罗的行政结构。
  • Gabenor Wilayah有五位,分别管理Kuching、Sibu、Miri、Jesselton和Sandakan。
  • 日军实施的一切政策都是为了达到自身利益,完全没有为人民着想。
  • 直到日军清楚自己在二战中将会落败后,才渐渐对人民好,以得到人民的支持,反对英国人回到马来半岛。
  • 国人得学习日文,如在Fajar Asia这一份报纸中有学习日文的专栏。
  • 日本化政策如下:
  1. Tanjong Pagar火车站改名为“昭南火车站”。
  2. 商会名称改成日文。
  3. 在报章上推广日本文化
  4. 学生和政府人员得唱“君之代”。1.1.3 Reaksi penduduk
马来人
  • 大部分马来人不反对日军的到来,有者更夹道欢迎。
  • 他们深受日军的口号和“大东亚共荣圈”的计划所影响。
  • Ibrahim Haji Yaacob所领导的Kesatuan Melayu Muda(KMM)跟日本人勾结
  • 日军抵达后,不但没实践答应让马来半岛独立的承诺,还制定了很多为难人民的政策。
  • 早期,日本人甚至不承认马来苏丹们的地位。
  • 最后,日本人解散了KMM。
华人
  • 1937:中日战争爆发,影响了本地华人。
  • 他们大多加入抗日运动,有者抵制日货,有者捐款支援中国,甚至有年轻男子回中国从军。
  • 日军来到马来半岛后,不但给予华人极差的待遇,还屠杀华人。
  • 尽管如此,也有一些华人支持日本,因为得照顾自己的生意,还有生命
印度人
  • 印度人得到好待遇,因为日本人得利用他们驱逐在印度的英国人
  • 日本人呼吁印度人团结一致,以达到上述目的。
  • 日方成功影响到英军中的印度人倒戈相向。
  • 大部分的印度人加入了“印度国民军”(Tentera Kebangsaan India)。
  • 日方则推动成立Liga Kemerdekaan India
抗日运动
  • 本地人面对日军残暴的统治,开始以游击战方式来抗日。
  • 不只在马来半岛,在砂沙二州也一样。
  • 有些则得到同盟军(tentera Bersekutu)的支持,特别是英国人的支持。
  • 1945年,同盟军逼迫日军投降,可是他们不愿意。
  • 6 Ogos 1945:同盟军用原子弹轰炸广岛(Hiroshima)。
  • 9 Ogos 1945:同盟军用原子弹轰炸长崎(Nagasaki)。
  • 15 Ogos 1945:日本无条件投降
  • 马来半岛的日军长官——Jeneral Seishiro Itagaki向新加坡的同盟军投降。
  • 10 Sept 1945:在婆罗洲,第37任日军最高领导人——Masao Baba在纳闽的Surrender Point投降。
  • 12 Sept 1945:Seishiro Itagaki正式在Majlis Pembandaran Singapura向东南亚的同盟军指挥官——Laksamana Louis Mountbatten签署投降协议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